自有位哲人把城市比喻成一本打开的书,认为从中可以读到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如果这个比喻成立的话,那么日本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就是书写一本绿色之书的旅程,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读本。
到过日本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日本自然环境的恬静和优美。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蜿蜒的小溪、辽阔淡然的田野、整洁安静的城市……可以说,一家普通小酒馆干净发亮的桌子,都能影射出日本对于本国环境的重视。因此,对于环境日益严峻的中国而言,日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确实值得优乐园思考和借鉴。
在日本,生态城市一词并不常用,取而代之的是英文直译的“Eco-city”一词,还有一个官方的提法是“小环境负荷城市”,在1994年日本建设城市规划指导书中使用的就是这个定义。其中也明确了日本实现小环境负荷城市规划的3个基本思路:一是密集集约的城市规划;二是作为一个有机体进行呼吸,与自然进行对话的城市规划;三是环境与便利性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
环境共生住宅运用
东京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40%来自于住宅和办公楼。东京住宅的建筑寿命相对较短,平均每30年要进行重建,与之相比,英国为141年,美国为103年,法国为85年,德国为79年。日本建筑学会因此提出,日本必须建寿命100年以上的节能型住宅,来适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生态建筑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节能、环境、生态和绿色建筑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法,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生态建筑的主要宗旨是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造一个满足人类居住的室内环境,强调健康舒适。这“不仅包括适合的温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自然光、空气品质等物理量,而且包括建筑布局、环境色彩、照明、空间利用、使用材料及工作的满意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主观性心理因素,最终目标也是节约能源,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
东京在生态建筑方面使用较多的名称是环境共生住宅。东京环境共生住宅推进协调会对此的定义为:“环境共生住宅,是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充分考虑能源、资源和废弃物等各方面的因素,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亲密和谐,居民作为主体参与并享受健康、舒适生活的住宅及其地域环境。”
以办公类建筑为例,技术革新的关键在于减少空调和照明用能源消费,具体可运用减少空调负荷与照明负荷、提高机器设备效率、对实际建筑物中的设备是否按设计意图运转进行性能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政府用资金支援和减税等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展开低碳化住宅开发,鼓励住宅购买者选择低碳化住宅,建立确保住宅低碳性能的强制性基准。
另外对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也十分重要, 建筑低碳技术的全面推广,不仅需要设计者和开发商,更需要建筑利用者的理解及对能源的实际使用。因此,日本建筑规划业认为,要实现建筑低碳化,需要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日本政府不但要推广低碳生活理念,更注重普及低碳技术并引导人们选择低碳物品。环境共生住宅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单个住宅的功能、健康和舒适性,并认为建筑从所在地开始,其影响如同波纹一样扩展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当同时具有微观和宏观的视野,寻求内外的和谐,创造出有利于地球环保的生活环境。
实施绿色支援政策
在家电方面,尽管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节能家电产品,但价格还是比同类非节能型的家电要高,如何让民众购买节能型产品,成为东京政府与企业的一大课题。为此,政府出台了“绿色点数”政策,即消费者在购买节能型家电时可以获得一定份额的绿色点数,可用来购买其他节能型家电,号召民众广泛参与。东京政府在进行城市环境规划时积极倡导民众参与设计与维护,听取民众对环境规划的意见,鼓励民众参与自己生活周边公共环境的日常管理。这样做更能让城市规划符合大众的需要,更能培养出民众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和主动维护的意识,也能节省大量公共维护管理的费用。在东京,事关普通居民居住环境的城市规划项目已基本普及了这一过程,民众参与设计已经成为日本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绿色支援是政府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即对于注重生态环境营造的设计开发项目给予一定的资源援助,比如政府免费提供树木,但施工则由开发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则直接交由项目周边的居民负责。东京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引导和支援,低碳设计和技术人员是核心力量,普通民众则在公共环境管理和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角色的分配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要尽量让熟悉低碳设计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做主设计,并建立专门的建筑节能审核机构对能耗进行检测和验证,并鼓励专业技术引进。传统的建筑设计教育领域也要进行相关的知识革新,加紧培养熟练掌握低碳技术设计人才。还要注重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等相关知识的普及,增强其对生态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援作用。
普通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在东京,无论是繁华的都市或宁静的乡村,绿化生态、美化环境成了人们的共识。漫步都市街头,山茶、龙柏、五针松等常绿树随处可见,在万绿丛中,街头还点缀着五彩的花草。这些花草树木,有的栽种在马路两旁,有的犹如一条绿带铺展在马路间,把来往疾驰的车辆分开。东京不仅有大手笔的绿化,一些家庭院落里栽种的树木花草也十分别致。在凡是有土的地方,栽上一棵树,种上一丛花,真可谓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有关数据显示,日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6%以上。由于绿色拥抱着日本,即使刮大风,也无尘土飞扬,全然一个洁静的世界。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不使自己的行为而破坏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公共场合,日本人大多养成了彬彬有礼的良好习惯,一般都不高声说话,自觉保持环境安静。日本吸烟人数占总人口的38.9%,然而,在许多地方是不允许抽烟的,如地铁、电梯、宾馆走廊等公共场合。日本人抽烟有个好习惯,为处理烟灰,抽烟者的口袋里随身带着塑料或金属做的烟灰盒、烟灰瓶,绝对不会随处丢弃烟灰。
为减少汽车尾气,日本除使用天然气电车和汽车外,还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也经常能看到骑自行车上班、上学亦或锻炼身体的人。与此同时,为了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东京早已把目光瞄向了地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空间。东京的地下街纵横交错,到处是商店、餐馆、酒吧间;有些地方还有花圃、林园、喷泉,甚至小桥卧波、瀑布飞泻,人们置身其中,尽情消遣、放松,可谓是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由此看来,日本的环境之优美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现今中国,沙漠化趋势愈演愈烈;水资源缺乏且严重污染;森林破坏面积逐年增加;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环境状况每况愈下。因此,吸取日本环保的成功经验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结合中国城市环保现状,充分借鉴东京的城市生态建设经验,才能逐渐挽回已渐行渐远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