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复技术怎样分类:
土壤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原理来分可以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三种(这是学界的主流分类方法,但也有学者认为以换土法等为主的靠土方施工来完成的修复应该单独出来为“工程修复”)。——注意这种分类多在国内国外的分类则似乎更加愿意侧重于修复的实施方式,而不是特别在意修复的原理,也即:“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前者指的是在污染处直接对污染土壤实施修复,而异位修复则需把土壤挖出(很多情况下会将土壤挖出后再在附近的场地实施修复,这种也算异位修复)。很显然:需要对土壤后续处理的多是异位修复。
2.处理与处置:
在环境工程中,“处理”和“处置”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中文中,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分辨,而在英文中,它们是用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来表示的:'Treatment'和'disposal'。它们的区别在于:处理指的通过各种方法使“目标”的污染程度减轻,甚至消除的过程。而处置则是修复的最后一环:为所有的污染物和中间产物(包括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找到妥善的最终归宿。
目前的修复方法中,大部分是将处理和处置分开的。比如化学淋洗法,该方法会产生废液,修复土壤的同时,要将废液收集起来进行妥善的处置(如专门的废液处理设备等)。而有一部分修复方法则是将处理和处置的过程在一起完成的,比如部分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修复法,由于修复过程没有其它的污染物产生,而污染土壤也可以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的要求,所以可以看做同时完成了妥善的处置。
3.挖出来的土壤到哪去:
经过上面概念的解析,优乐园可以知道问题讨论的是“换土法”这种物理(或者工程)修复方法实施后污染土壤的后续处置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最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挖出来的土壤是属于“危险废物”的,因此这些土壤需要按照“危险废物”的方法来处理。目前对于挖出来的污染土壤针对其污染物和污染程度较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焚烧、填埋、固化/稳定化处理、生物化利用,对于挖出来的土壤,国内还是多以填埋为主,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可持续,所以肯定会减少应用。